一例多發腸息肉患者在我院接受腸鏡下黏膜切除術(EMR)
時間:2018-09-03 來源:
南陽醫專一附院
8月20日上午,50多歲的患者李某在我院功能檢查科成功實施了腸鏡下粘膜切除術?;颊呓Y腸內多發息肉被成功切除。解除了在患者結腸內息肉癌變的定時炸彈。
這名患者于近日因為少食、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入住我院消化內科二病區,經過檢查發現患者結腸內有多發息肉,其中有一個基底部接近2厘米的廣基息肉,如果任其發展,很有可能發生癌變,經過消化科和功能檢查科等多學科會診,決定為患者實施腸鏡下多發息肉粘膜切除術。當日上午,我院功能檢查科順利為患者實施了手術,目前患者的身體狀況良好。
相關知識鏈接:
內鏡下黏膜切除術(EMR)
EMR即內鏡下粘膜切除術(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)是對扁平隆起性病變如早期胃腸癌、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黏膜病變、扁平腺瘤、大腸側向發育型腫瘤和廣基無蒂息肉,經內鏡下注射緩沖液到黏膜下層的空間,使病變與其固有層分離,成為假蒂息肉,然后進行圈套和電切。從而達到治療目的,或作大塊組織活檢協助診斷。
EMR通常用于<20mm的病變,這是因為用這種技術整塊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難度的。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(EPMR)對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。EPMR先從病變周圍注射緩沖液使病變隆起,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將病變切除,先切除病變中央部,再切除殘余病變。
EPMR對于結直腸大而無蒂的息肉是一種安全的方法,但是由于其高復發率應謹慎用于惡性息肉。如果EPMR術后有殘留的息肉組織,可用氬離子凝固術清除。分片切除后 3-6 個月內應該復查病灶處有無殘余息肉組織。
EMR應用的適應證:
(1)直徑<2cm粘膜下腫瘤;
(2)無淋巴結轉移,浸潤度淺的早癌。
EMR禁忌癥:
(1)胃腸鏡檢查禁忌癥者;
(2)嚴重的心肺疾病、血液病、凝血功能障礙并有出血傾向者;
(3)病變抬舉癥陰性,腫物表面有明顯潰瘍或瘢痕者;
(4) 超聲內鏡提示癌已侵潤粘膜下2/3以上者。
總結:
EMR優點:創傷小,術后恢復快,無臟器功能損害并且患者易耐受,比單純使用圈套器或電凝術切除病變更安全。
EMR缺點:受內鏡下可切除組織大小的限制(2cm),如>2cm,需選擇分塊切除,行EPMR或ESD術,即使如此,EMR亦已成為治療胃腸道表淺腫瘤、早期癌及癌前期病變的有效手段。
近3個月以來,該科利用此項技術,成功為20余例患者進行了治療,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臨床療效,深受廣大患者歡迎!